所謂專業

  我們的會計師老闆很愛強調:會計事務所的工作是「專業」。平常所內例行會議的時候,他就已經一句都不離專業,像唱片跳針一樣一直重播;而當同事犯錯的時候更是不得了,除了基本款的說教以外,還要加上瘋狂碎唸、大聲責罵、激動到會結巴或破音的語氣,以及不懂收尾、永無止境的換句話說。總之,出什麼問題都可以無限上綱瞎扯「專業不足」,令人無言。
  今天早上,同事在老闆的辦公室討論所得稅結算申報和稅務簽證。可能因為同事遇到狀況沒即時提出,或是沒依照適當的做法而用自己的習慣處理資料,導致發生問題,老闆又一如往常地怒氣衝天,不斷破口大罵。具體的細節我不是很清楚,也不太記得對話內容,但其中老闆的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…
  「你知道嗎?我們是會計人員,做的工作是『專業』,不是像餐廳或賣場那些人一樣!你不應該都用自己的直覺和想法去做事,也不應該等別人跟你講了你才知道要怎麼做!要懂得確認法規、會思考和判斷、舉一反三!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功夫都做不到,那我們如何讓客戶相信我們有專業、是專業團隊?」
  老闆身為會計師,會計相關的專業知識不僅是他的生財工具,更是身分地位的象徵和自信的根源。在工作上求好心切而嚴加苛責同事,雖然話很刺耳,卻不難瞭解他的心理。只是,拿餐廳或賣場的工作人員當成比較對象,明顯暴露了他對其他行業的無知與不尊重。
  誠然,進入餐廳或賣場工作需要具備的能力,比成為執業會計師少,但即使是在餐廳或賣場,要把工作做到完美也絕非易事。俗話說「隔行如隔山」,每個行業、每種工作都有困難之處。老闆大概覺得,在餐廳不過就是端盤子、煮東西而已,有什麼了不起?在賣場不過就是結帳、收錢而已,哪有什麼專業可言?實際上,餐廳分成外場和內場,外場除了接待客人、引導入座、說明餐點內容,介紹各種優惠方案之外,還要準確理解客人的偏好,甚至應對漚客;內場除了製作餐點之外,在面對大量訂單時也要能臨危不亂,還要正確和迅速地出餐,同時兼顧美味和衛生。在賣場,雖然在功能強大的收銀機輔助之下,收銀員能夠快速進行結帳作業,但複雜的折扣、付款方式、客人的各種需求,還是不小的考驗;另外,只要稍有不慎,就很容易拿錯錢,引發糾紛或造成損失;進貨、收貨、陳列商品、盤點庫存等,更是需要高度細心與耐心。
  會計師在記帳、審計、稅務、會計和法律事務上固然非常專業、能夠提供客戶周到的服務;但假設進了餐廳或賣場,可能連最簡單的工作都做得一塌糊塗,然後很快就被開除也說不定。沒有真正待過一個行業,只憑一己所見的片面印象,便充滿偏見和輕蔑、妄加批評,實在過於武斷。其實不只我們老闆,臺灣的社會風氣也大致如此。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專業才是專業、別人的專業都沒價值,不願意付相應的報酬給其他行業的專業工作者。不重視專業的結果就是,職場待遇長久無法改善,獲利差又導致必須節省開銷,給專業工作者的報酬更少,形成惡性循環。
  貶低他人,並不會讓自己顯得比較高尚。重視彼此的專業、互相尊重,社會才能正向發展。

Leave a comment